一文看懂中德工业为何差距这么大
一文看懂中德工业为何差距这么大!
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但是仍有越来越多的德国中小企业争先恐后地进入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然而找到和留住高素质的员工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些企业应该怎么做呢?
当时多米尼克·施图尔姆(Dominic Sturm)先生谈及他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时,刚开始还会兴高采烈,但很快就变得唉声叹气。当然,自从斯蒂尔(STIHL)公司——一家总部位于德国西南部魏布林根市的割灌机、绿篱机、切割锯和吹风机等园林机械专业生产商——8年前在中国青岛开设了第一家工厂之后,业绩一直蒸蒸日上。这家企业在全世界有大约14000名员工,每年的营业额达到28亿欧元。在中国的销售额每年都达到两位数的增长率,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住上了自带花园的房屋,当然就需要专业设备来维护花园。
作为斯蒂尔公司在中国的培训主管,施图尔姆先生必须确保这家德国企业在中国始终有足够的员工,才能满足不断增长业绩的需求。目前斯蒂尔公司在青岛的工厂雇用了大约750名员工,每年还必须新增100个工作岗位。
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施图尔姆先生必须每年招聘大约200名新员工。这可不是个轻松的任务。他说:“尤其是不熟练员工的流失率达到20%,这个数字是非常高的”。
几乎在中国的所有德国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在德国工商总会(AHK)相关的问卷调查中,受访的德国企业经常指出找到合适的员工是最大的难题。
如果有人在中国度过超过一个冬季的时间就会知道,在农历新年之后肯定会有些员工不会再出现了。因为在春节的这个假期(有时在一月有时在二月),很多农民工会回到农村的家庭与家人团聚。
有些人不假思索就决定留在农村老家,还有些人会听从其他人的意见,即哪些地方会挣多一点钱,然后就轻易地换了工作。500名员工在春节假期结束后只会回来200名,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没有事先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打电话,也不会有一封电子邮件。
毫无忠诚度
专业技术人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而且销售员、工程师和企业管理者也十分匮乏,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工种都缺人。
中国的法律环境使人们跳槽非常容易。在持续繁荣的中国市场,规定了劳动合同解除期限的严谨法律条文是不存在的。因此,这个问题给雇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鉴于在目前的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慢性的劳动力不足,如果有人失去了工作,很快就会找到一份新的工作。
很多中国人根本不知道对雇主忠诚有什么意义。为了每个月多挣100块钱,也就是差不多将近12欧元,或者是只是为了上班路上近一点,他们就会换个工作。2012年,在中国的企业员工流动率大概为19%。这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员工大约在五年内就全换了一遍。在很多行业,员工流动率甚至达到30%。
尽管有这样的阻力,但是德国企业对中国的热衷依旧不减。如今大约有五千家德国企业在中国开办了分支机构,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几乎每天都还有新的德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123下一页>
- 2023-03-24尤溪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绿色高产
- 2023-03-24徐工TT900提梁机河北卢龙梁场展雄威
- 2023-03-24尼日利亚成西非首个高压电缆生产国
- 2023-03-24居民楼私拉电线被拆先农坛体校计划安装充电桩
- 2023-03-24尽管中国铜进口量创纪录但铜价仍在下滑
- 2023-03-24四季度市场评级报告GDP增速或将回落
- 2023-03-24中国工程机械市场销售新契机
- 2023-03-24尽管人工智能的优点非常明显但企业也不能鲁莽的做出决策
- 2023-03-24中国一拖员工心声我心目中的东方红
- 2023-03-24油菜籽秸秆生态全降解餐具及包装制品生产流水线